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发表于 2024-1-30 11:42
|
1月23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投入使用仪式。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共同签署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投入使用证书。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由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天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分专项高光谱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高分专项工程空间段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卫星于2022年12月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轨道高度为705公里,整星重量约为1.2吨,设计寿命为8年。卫星共搭载3台载荷,分别是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和宽幅热红外成像仪,具备大气、水、自然生态等全天时、多要素综合探测能力。
截至2023年11月22日,卫星工程已完成了卫星平台及载荷系统测试、星地一体化指标测试、地面系统测试、应用系统产品测试与评价等规定的所有测试任务。
卫星遥感数据已应用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自然资源调查、大气成分探测等领域,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支撑。
在自然环境监测方面,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具备国内最高成像光谱分辨率的可见短波宽谱宽幅高光谱成像能力、国际上优于百米分辨率且幅宽最宽的长波红外探测能力。
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的高光谱分辨率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物的光谱信息,在生物量监测、生态修复、甲烷排放精准监管等定量化遥感反演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宽幅热红外成像仪可获取4个长波红外谱段信息,在水体热污染监测、陆表水表温度监测、土壤水分反演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能力,能够大幅提升夜间高分辨率高时效定量观测能力。
基于卫星载荷数据,卫星团队利用优化的甲烷柱浓度反演算法,开展了甲烷点源排放遥感监测,成功监测到区域内清晰的甲烷排放羽流。监测结果表明,卫星的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具有较高灵敏度和探测精度,能够对天基大范围内的甲烷排放点源进行精准监测,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携带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以推扫方式获取2600公里超大幅宽紫外可见高光谱数据,实现对全球大气痕量气体成分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的定量监测,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与监管、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卫星数据获取的夏季单日全球臭氧柱浓度分布结果,清晰地揭示了全球臭氧分布趋势。通过在轨测试,臭氧柱浓度反演精度优于97%,数据可有力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监测。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能准确鉴别饮用水源地、重点湖库的水质情况,及时跟踪内陆水体蓝藻、绿藻、黄藻等藻类污染物生长变化,为水体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解决方案。
在自然资源监测方面,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具备高光谱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光谱调查等监测能力,可为自然资源行业主体业务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卫星数据将在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上共享,持续为各层次用户提供数据和产品应用服务,推动中国遥感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后续,高光谱卫星研制团队将继续支撑国家高分体系建设,深研高光谱前沿技术、推进高低轨高光谱卫星立项发展,用不懈的努力研制“能用、管用、好用、易用”的卫星,为国内各行业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光谱遥感数据。
来源:国家航天局
内测
GMT+8, 2025-1-15 12:44
, Processed in 0.047468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